隨著時間的流失,季節逐漸進入初秋,初秋這段時間,夏暑還在,秋季干燥的氣候又逐漸明顯,這個時候暑濕容易入侵,讓身體出現各種不適,如干燥咳嗽、痰多火氣大等,這個時候就要注意滋陰潤燥、潤肺降火,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多吃一些能夠潤燥的。
人體諸多穴位均有各自的養生功效,通過按摩、艾灸等中醫手法對這些穴位進行刺激能夠起到相應的養生作用。初秋季節,想要滋陰潤肺、去燥降火,按摩下面這些穴位可以起到相應的功效作用。搭配相對應的功效型精油藥油一起按摩的話,效果更加顯著。
一:護肺養肺的七個常用穴位
太淵穴:位于仰掌、腕橫紋之橈側凹陷處。此穴位肺經原穴,補氣效果最佳。有人覺得氣不夠用,有吸不上氣的感覺,可以點揉太淵穴。
肺俞穴:從名字可以看出這個穴位是與肺部有關的,常按摩這個穴位能調補肺氣、清熱補虛,肺俞穴大約在背部肩胛骨向背心最突出的位置。
魚際穴:人體的穴位處,按下去總會有一些脹痛的感覺,魚際穴是位于手掌上大拇指下方那團肉的中間,沿著指骨揉按下去有脹痛感的地方便是了,魚際穴的功效是清肺瀉熱、利咽止痛,對于一些肺熱疾病有治療作用。
尺澤穴:位于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肌腱橈側的凹陷處。是最好的補腎穴位。通過降肺氣而補腎,最適合上實下虛的人,高血壓患者多是這樣的體質,另外按壓尺澤穴對于肺經引起的咳嗽、氣喘、咳血、潮熱、胸部脹滿等很有效。
少商穴:這個穴位位于大拇指靠里側指甲邊界處,有清咽利嗓、開竅醒神等功效,能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癥狀。
孔最穴:孔最穴在人的小手臂內側的中間位置,有清瀉肺熱、宣散肺氣、涼血止血的功效,常按這個穴位能夠幫助清除肺熱、消腫止痛、清咽利嗓。
膻中穴:在兩乳中間的位置,有寬胸理氣、清肺止喘、舒經活絡等功效,對于肺熱咳嗽等一些心肺疾病有治療作用。
二、人體清熱降火的三大穴位
太沖穴:由于它屬于足厥陰肝經,因此按摩此穴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癥狀效果非常好。生氣(肝火)時按太沖穴,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這個穴位。
合谷穴: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并且中醫講“肺與大腸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干,或者臉上的青春痘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來消消火。
內庭穴: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瀉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內庭穴,它的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除了常按上面這些穴位,盡量避免吃生冷寒涼、燒烤、喝酒、油膩辛辣難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腸胃的負擔,才能更好地養好脾胃。除了要遠離秋燥和暑濕,還要注意健脾祛濕,如足三里穴,常按揉可以健脾。
現在天氣雖然依然炎熱,但很快處暑就要到來,慢慢地氣溫會逐漸降下來,秋燥也會隨之而來,因此不可以掉以輕心,平時多吃一些潤燥養肺的食物,如冬荷煲老鴨、遼參西洋參湯、鮮鮑石斛湯、雙蓮百合枇杷湯、銀耳紅棗枸杞湯等食物,可以幫助抵御秋燥。
“生命在于運動”,除了穴位按摩和飲食方面外,平時也要注意適當的運動,同時保持規律的作息,這樣才能更好的調理好身體,讓身體適應季節的變化,減少疾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