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人的腳是“四根”之根本,諺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寒從腳下起”、“人老腳先衰”,都說明了腳對于人體的重要作用。人的五臟六腑在腳底上都有相對應的穴位,一只腳上就有33個穴位,有60多個反射區,經常進行足底按摩,可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疏通經脈,強身健體,祛病延年。
腳底按摩的方法
一、按壓腳根
長期伏案工作或坐辦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駝背糾正這種姿勢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刺激腳后跟背部之所以彎曲,是由于支持內臟重量的脊椎兩側的肌肉變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兩側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來脊椎兩側的肌肉通過膀胱經與腳后跟相連結刺激腳后跟可以糾正駝背的姿勢方法是用手指強力按壓腳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時為止。
二、敲擊腳底
每晚睡前可以用拳頭敲擊腳底,通過對腳底的刺激,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可使內臟功能得以增強,盡快恢復精力,消除一天的疲勞。敲擊的時候應以腳掌為中心,有節奏地向四周放射進行,以稍有疼痛感為度,每只腳分別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過度。
三、雙腳晃動
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后像踏自行車一樣讓雙腳旋轉,一般持續5~6分鐘,全身血液循環就會得到改善,此法還可以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的肌肉得到伸展,徹底消除腿部疲勞。特別是冬天怕冷的人在睡前實行此法,就會感到全身溫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四、赤腳行走
腳底擁有人體器官眾多的反射區,赤腳行走可以使腳底反射區得到充分的按摩和刺激,特別是走在鵝卵石路上,效果更佳明顯。此法的最大優點是使腳掌心獲得鍛煉的機會,可使步履變得輕松起來。為了增進身體健康,在家應該盡可能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實行赤腳行走。
五、腳底摩擦
腳底離心臟最遠,末梢血液循環不暢時,雙腳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癥。睡前讓雙腳合攏起來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環暢通,待腳部感到溫暖,便可以在短時間內酣然入睡。方法是仰臥在床上,舉起雙腳,然后用勁相互摩擦,一般用力摩擦20次,腳部就會感到溫暖,睡意也就來臨了。
六、刷洗腳底
經常刺激腳底,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細嫩。在洗澡時用刷子摩擦腳底,通過刷子的刺激,可促進體內相關激素的分泌。建議選用天然纖維制成的刷子,因為天然纖維制成的刷子比較柔軟,不會損傷腳底。如果你想自己的皮膚白皙又細嫩,趕緊行動起來吧。
七、揉搓腳趾
揉搓腳趾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周揉搓運動,每天揉搓幾次,每次2~3分鐘。也可用手做圓周運動來揉搓小趾外側,一般睡前揉5分鐘即可。由于計算能力是與小腦相關的,而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故而揉搓小趾還有助于增強計算能力。
八、踮腳站立
平時在家的時候可以經常光腳踮著腳尖站立或行走,踮腳時最好雙手扶墻或抓緊欄桿,切記要注意安全。常踮腳尖可使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得到增強,有利于調節血壓,使人精神飽滿。還可以可使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得到鍛煉,與腳趾尖相關聯的內臟和大腦功能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九、腳底浴光
都說腳底是人體的第二“心臟”,太陽中的紫外線刺激腳底,可促進全身的新陳代謝,增強內臟器官的功能,使身體結實起來。天氣晴好時,每天可以在室外讓陽光直接照射腳底20~30分鐘,不要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大部分紫外線會被玻璃所吸收。凡是實行腳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
此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一些腳底按摩的儀器或工具來進行腳底按摩,按摩腳底的好處有很多, 通過按摩腳底來保健或預防疾病,但并不是一兩天就見效的,要持之以恒,才逐漸顯出效果來,所以腳底養生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腳底按摩墊使用注意事項
1. 有出血癥的人士,在出血癥狀其間不宜使用,如:咳血、嘔血、便血、腦出血、胃腸道出血、子宮出血、內臟出血等。
2. 婦女在月經期間及妊娠期間不宜使用。
3. 肺結核活動期間,急性心肌梗塞病情不穩定者、嚴重腎衰竭、嚴重心力衰竭、肝壞死及危重病人不宜使用。